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 风险评估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指导意见专刊·01期】2019年小麦收获期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指导意见

日期:2019-06-13 作者: 来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字号: 打印本页

  赤霉病是由镰刀菌侵染小麦引起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农作物耕作方式改变的影响,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繁,镰刀菌毒素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针对小麦赤霉病高的形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组对小麦主要风险区进行了现场调研,并提出了小麦田间管理、收获和储运环节的风险防控建议。 

  一、高风险地区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显著,赤霉病病穗率显著低于2018 

  据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门预测,小麦生长期赤霉病可能呈重发趋势,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将遭遇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满足赤霉病流行条件。各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坚持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要点,在小麦扬花初期做到了一般地区确保一次用药常年重发生、赤霉病感病品种及生育期差异大的田块,做到两次用药用药后遇到阴雨及时补。同时在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选择上,江苏、安徽省植保部门积极采纳风险评估建议:(1)高抗药性地区不推荐使用多菌灵防控;(2)避免在抽穗扬花后期使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刺激镰刀菌毒素产生的杀菌剂;(3)广泛使用具有显著降毒效果的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及其复配剂,确保防病减毒,提升小麦质量安全水平。 

  据项目组监测,2019年各地小麦赤霉病防控较往年成效显著,防控田块赤霉病病穗率普遍低于5%。其中淮北地区赤霉病穗率在0.5-5%之间,沿江沿淮大部分地区病穗率在5%以下,但是部分地区病穗率较高,如安徽阜阳(10%左右)、江苏仪征(15%左右),个别赤霉病漏防或防治失败的田块,病穗率20-50% 

  总体上,只要今年麦收前后维持晴好天气,大部分麦区小麦质量安全总体良好可期。 

  二、小麦收获及储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建议 

  尽管目前在田小麦赤霉病病穗率较低,但收获前以及收获如遭遇连续高温高湿阴雨天气,产毒镰刀菌仍会继续侵染小麦,增加后期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小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组提出以下建议: 

  1抢晴收获,加大机收风选力度,尽可能减少病瘪粒入库。病粒尤其是灌浆较差的病粒镰刀菌毒素污染率较高,机收时通过增大风吹强度可以有效去除这部分毒素高污染籽粒,减少小麦中毒素污染水平 

  2建议小麦收获后及时收储烘干。多年风险评估研究发现,收获阶段小麦湿度高、运输及藏环境高温高湿条件,是导致藏环节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加重的关键因素。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在小麦收获遇雨后,及时采用机械干燥等方式,确保入库小麦水分含量在14%以下 

    

  相关技术咨询请联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南京) 025-84392001